(资料图)
每经特约评论员 毕舸
因近视防控效果接近于角膜塑形镜,佩戴便捷性更优,其两大指标(延缓近视加深与延缓眼轴增长)均有不错的效果,离焦镜被称为近视防控“神器”,成为近年来近视防控领域成长最快的赛道之一。国泰君安预计2025年国内近视防控市场规模望达千亿级别,离焦镜零售端预计将形成300亿~585亿元市场规模。
然而,但凡“成神”必有猫腻。经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历时两个多月的深入调查,发现山寨离焦镜存在大范围的惊人骗局:疗效假、临床虚、套路深、价格乱,对我国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产生了不利影响。
客观而言,离焦镜之所以在短时期间大规模推广,与社会需求息息相关。家长们对于近视防控问题存在着巨大的焦虑和需求。近视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视力问题,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在此背景下,很多家长都希望找到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近视。某些离焦镜厂商在对外宣传时称“延缓近视82.26%”的效果,满足了家长们的需求和期望,诱导他们上当受骗。
应当说,部分离焦镜厂商的营销手段非常巧妙,套路深。厂商打着科学、先进技术的旗号,以及一些伪科学的说辞,故意混淆某些概念,夸大部分技术参数,让人们误以为离焦镜具有超高疗效。加之一些不法商家通过网络推广、广告宣传等手段,扩大了离焦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家长们的购买欲望。
不可否认,某些医院和眼镜店,对于离焦镜乱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医院为厂商所提供的高额临床试验费用所诱,不惜违背行业道德底线,数据造假、专家收钱给企业站台,为离焦镜提供虚假的临床效果背书,如此信用背书使得家长们更容易上当受骗。一些眼镜店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会主动推销离焦镜等,对消费者进行误导和欺骗,眼镜店享受到“进货价两三百、零售价翻几倍”的暴利,却坑害了不知情的家长和学生。
伪劣产品的泛滥,对整个行业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市场的混乱和不规范使得消费者对于离焦镜行业的信任度降低,进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声誉受损。伪劣产品的存在也对行业内的正规企业形成了不正当竞争,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伪劣产品的流行,还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于其他同类产品的抵触情绪,进而造成整个行业的市场萎缩。
假冒伪劣离焦镜以次充好,质量无法保证,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范行业标准。首先,离焦镜应该纳入医疗器械管理的范畴,严格监管其生产、销售和使用。其次,应该对离焦镜实施临床试验的强制性要求,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此外,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强对眼镜店、医院等营销环节的监管,严禁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同时,针对家长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防近视焦虑”,教育部门、学校、医疗机构等更应联手,做好包括日常健康护眼、正确识别包括离焦镜在内防近视仪器相关知识的普及,实现政府监管与科学引导并举。
离焦镜的发明和应用,本是为了改善青少年视力状况,但种种行业乱象如果不得以有效治理,就会造成消费者与行业的双输后果。有关部门应尽快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规范行业秩序,保护消费者的切身权益,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唯有如此,离焦镜才能真正造福于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