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指的是李迈,今年大四的他,打一出生就生活在陕南汉中这座“飞机城”里。在他的记忆里,除了时不时听到飞机的轰鸣声,就是爸爸没黑没白的频繁加班。长大后,爸爸成了那个缺席他人生中很多第一次的人:比如第一次家长会、第一次中考、第一次填报高考志愿、第一次迈进大学校门……“只要不退休,兴许老卫还会一直缺席。”小李笑着说道。他口中的“老卫”就是他的父亲李振卫,航空工业陕飞总装厂的一名飞机电气安装工。“老卫”就是小李对父亲独有的称呼。
最近,高考学生刚刚填报完志愿,关于择校、选专业和填报志愿的热点还没散去,“老卫”被这些声音拉回到了2019年,那个曾带给他无限荣光的夏季。
那一年的六月,“老卫”是国庆阅兵运9飞机技术保障团队中的一员。
(相关资料图)
那一年的六月,小李正面临着成年后的第一次人生重大抉择。
小李查到高考分数时,“老卫”正在千里之外的国庆阅兵保障驻地。在繁忙辛劳的保障工作中,他和同事们正不分时段,全力以赴投入着……除了开展一些辅助性工作,还要根据每日飞行计划,晚间加班排故、凌晨完成飞行各项检查准备工作。因为驻地较远,为确保和部队人员同步,“老卫”和同事们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驱车近二十多公里抵达场站,单程近一个小时的车程让大家伙至今都印象深刻。而他们的每一天就是在排查飞机、发现故障、及时分析、提出处理方案、第一时间排除故障中度过的。繁琐且严谨的日常事务,让“老卫”常常忙得“团团转”,但“故障不过夜”对阅兵保障团队来说就是纪律,紧张繁忙的工作让老卫根本无暇顾及孩子。
得知儿子分数很高,“老卫”很是欣慰。心里琢磨着得挑个好点的专业,可怎么选?怎么填?着实让他“头疼不已”,生怕选错了耽误孩子。
保障分队的同事们听说老卫的孩子高分考上了大学,就像自己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一样高兴。听说他为填报高考志愿“头疼不已”,还听说孩子一心要报考航空类的院校,保障队里的陈工、赵部长、王处等一个个西工大往届的毕业生就都变成了他身边的“参谋”,帮着分析学校、分析专业、打探消息,就连西工大学生食堂的饭菜也成功“挤”进了他们的聊天内容。听到孩子想买个笔记本在入校前自学编程,年轻的保障成员就帮着老卫查参数、选型号、挑选高性价比……最终,在众多叔叔阿姨“七嘴八舌”的帮助下,小李郑重地在高考志愿表上写下了“西北工业大学”六个大字,并成功被动力与能源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录取。
回想着四年前的那个六月,欣慰的同时,“老卫”打心底里觉得,保障团队就像他的第二个家,保障组的成员们就是他的兄弟姐妹。而对于小李而言,四年前的高考季,父亲是阅兵保障队伍中的一员,而他则是高考队伍中的一员,虽然有遗憾,但他们都在为彼此的梦想而努力着,奋斗着。
四年过去了,小李依然是那个一心向往航空的孩子,他始终坚持着自我全面“升级”:首个获得学校“十佳班长”称号的动力与能源学院学生,学院唯一推荐的学生干部参加第十四期青年马克思主义大学生骨干培训班,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项并获优秀结题,多次获得奖学金,累计获得各类奖项40余项……高校科学营优秀的志愿者,是疫情期间带头参与物资转运和核酸检测的志愿者,也是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的先进个人,在校期间,爱好文体活动的他还考取了国家篮球三级裁判员证书、获得了学校年度“文艺之星”称号……
作为“老卫”二十多年的工友,也是看着小李长大的电器安装工肖师傅,说起这些事情来,除了“羡慕嫉妒”外,更多的是替孩子开心,替“老卫”开心。“儿子被学校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大学,这是多大的喜事啊!”而一旁的“老卫”别看嘴上不吭声,可脸上却露出了怎么也掩不住的笑容。
对于未来,小李的想法简单而直接:从小跟着父母在航空企业里长大,感受到的是父辈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航空人精神,看到的是附近机场飞机的频繁起降,躺着床上听到的是夜晚飞机发动机试车的轰鸣声,高中时期的他还曾参加过飞行员的招考……而如今,坐在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着教授们关于航空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小李对航空的热爱也变得愈发炙热。“我喜欢航空,通过学习越来越喜欢,航空是我报考志愿时的第一选择,我想,它也将是我人生的选择。”坚定的话语也让“老卫”从心底深处彻底打消了曾经的种种想法,“既然儿子选了,咱就全力支持。踏踏实实地学,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希望他走自己想走的路,早日实现自己想实现的梦想。”
不久前,“老卫”和妻子接到了小李的邀请,利用周末前往西安参加一个航空科技知识展。在展览厅里,对着自己热爱的事业,小李不停地给爸爸妈妈做着航空发动机燃烧、发动机结构、流体力学等知识的简单普及,虽然没太听明白,可“老卫”在小李的眼中看到了“亮闪闪的星星”。
六月已至,正是公司紧抓生产、全力奋战“双过半”的关键时刻,作为一线上奋战的一名党员,“老卫”实在放心不下手头的工作,就又一次缺席了家庭的小聚,和儿子匆匆别过后就赶往了高铁站。临别之际,小李拉着爸爸妈妈,在学院门前拍下了一张合影。